地板床又一章-17個月

星期四, 5月 31st, 2012 3:07 pm | By Stephanie Woo

現在Brooke跟Mackenzie已經17個月大,在此談談她們她們睡覺的狀況,她們仍然睡在同樣的地板床上,從她們大約4個月大就開始睡的床,參考她們臥室的視頻。

讓孩子玩水玩到開心

星期三, 5月 30th, 2012 4:12 pm | By Stephanie Woo

補充我上一個貼文,這是B以及M在廚房的水槽玩水!

與Lam有約(九)─孩子目前2歲7個月(男)會打人、且專注力不夠,想了解這個階段的居家教養方式

星期三, 5月 23rd, 2012 3:38 pm | By Stephanie Woo
媽媽:

孩 子目前2歲7個月(男),在2歲4個月之前都是由外婆看護,後來發現孩子出現打人… 等問題,決定辭去工作自己帶孩子。我的孩子平常蠻乖的,因為血型是A型,所以個性是小心謹慎的,但是他打人的行為我不能忍受。我參考了許多市面上有關教養 的書,但每看完一本,我的教養就會換方式,這讓我也很混淆、頭痛。上個月我看了一本權威式的教養書,我決定照做,所以上個月我對他非常嚴格,但我發覺他不 適合這樣的方式,因為他非常反彈,愈跟他講他就愈故意。他其實非常喜歡小孩,他看到別的孩子他就想要跟他抱抱,但別人不一定要給他抱啊,我覺得他溝通能力 不好,還不太會講話。 

Lam:

短句會嗎?

媽媽:

會啊,他會說:「我起床了、天氣很好、天空很藍。」

Lam:

那很好啊。

媽媽:

可能是一種比較心態吧!我帶他去教會的時候,發現同年齡的小孩都講的很好,應對如流。我的孩子只是想抱抱對方,但他講不出口。

他的個性很好強,例如我們買了一個玩具,他不太會玩,他會把我們都趕去旁邊,自己躲在角落把它搞懂。

Lam:

很棒啊!

媽媽:

怎麼會,這樣我很困擾耶!妳不覺得他問題很大嗎?

Lam:

是嗎?這些都很正常啊,目前為止我聽不出有什麼問題,孩子就是這樣子。

媽媽:

他非常固執耶!

Lam:

2歲多的小孩本來就固執,固執才好,才有個性。

媽媽:

固執到我受不了。

Lam:

沒個性妳才要擔心。

媽媽:

譬如說他洗手,洗完一定要給每個人聞,要大家說「很香、很乾淨」。我覺得好像每個大人都要被他控制住耶。

Lam:

到目前為止,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問題,都是妳想出來的問題。妳在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。還有別的煩惱嗎?

媽媽:

大部分都是小事啦!如果只有我跟他在一起的話是還好,因為我不太會約束他,他可以在自己的房間待很久,玩、看書都會自己來,問題是帶出門的話,他看到小朋友就會過去打。

Lam:

他還算正常的,有的孩子是用咬的。

媽媽:

但我在教會看到的孩子,都很乖巧,他們的媽媽也都覺得我的小孩怎麼會這樣。

Lam:

妳只是最擔心他會打人。

媽媽:

對。

Lam:

那 是小問題。妳現在要做的事情,第一,不要再看那麼多教養書了,因為每本書的角度都不同。有的媽媽太溺愛孩子了,所以書中就會建議要完全威權式的;有一些書 的立場是要放任孩子的…但每一個家庭的背景、狀況都不一樣,教養方式當然不同。實際上阿公阿嬤帶的孩子不一定不好,我們只要看孩子的眼神就知道他好不好 了。

媽媽:

那妳覺得我的孩子眼神是好的嗎?

Lam:

好的啊,是專注的,他的眼神不是飄忽不定的,是有聚焦的。他唯一的問題就是「打人」,但2歲多的小孩常常會有這樣的問題。

通常媽媽在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,都會說「你不要打!」,但「打」這行為有時是一種反射動作,孩子聽到「打」這個字,反而更強化了他「打」的動作。「不要打」這句話,他理解可能需要30秒,但在當下他可能已經打下去了,所以不能說「不要打」。

媽媽:

所以要說「不要那麼做」?

Lam:

要說正面的,「你想跟他玩?摸摸他」。「打」這個字不要用。萬一他真的打了,妳就說:「不可以。用『摸』的。」

2歲多的孩子,妳看到他用跑覺得很危險,妳如果大喊「不要跑」,他跑更快。妳要說「走!」或「停!」

媽媽:

小孩要這樣子才聽懂嗎?

Lam:

他們不是聽不懂,而是對「不要」這兩個字的反應沒那麼快,大人的腦中對「不要打」這三個字可能1/10秒鐘就串連、理解了,小孩可能要花10秒鐘,但事情都發生在當下,等孩子理解了指令,事情卻已經發生了。所以當他2歲多的時候,永遠要跟他講正面的話。

媽媽:

都要用正面的態度。

Lam:

對。說「不可以」時,語氣要堅定。講話要「精確」、「簡單」。

媽媽:

有些人認為要跟小孩多講話,例如小孩問什麼問題,家長就要長篇大論講很多。應該要這樣嗎?

Lam:

跟小孩講話最重要的是眼神的接觸。有些媽媽跟小孩散步,一邊走一邊講,那是錯的。

媽媽:

對啊,現在很流行這樣。

Lam:

現 在很多書說增強孩子的智力,要不斷的聽,要多跟孩子講話。事實上,孩子需要更多時間自己觀察、自己思考、自己體會,不需任何的干擾。有些人不斷的給孩子聽 錄音帶,在日本有些家長甚至接麥克風到孩子房間,不停的講。這些都過度了。當然我們也不是都不教,而是要給孩子正確的名詞,例如:百合花、玫瑰花…。

媽媽:

萬一媽媽也不知道呢?

Lam:

那就說「這什麼花我不知道耶,回去查查看」,千萬不要當一個walking dictionary,因為知識是要自己去發覺的,不是光靠爸媽。媽媽不要想著隨時當個資訊庫,要自自然然做媽媽。

想想妳媽媽是怎麼做媽媽的。

媽媽:

以前的媽媽很辛苦啊,不會像現在對小孩那麼的照顧。

Lam:

現在個個小孩都是過度照顧,獨立性沒了,專注力、思考、自我判斷能力都不見了。

媽媽:

我已經覺得我沒有非常照顧了,但我媽媽還是覺得我太照顧了。她說她們鄰居的小孩都放在外面跑,我們這個一秒鐘沒看到就嚇死了。

Lam:

就算妳很緊張,妳在孩子面前絕對不能表現出來。妳說他膽子很小,那是被大人嚇出來的,孩子個個膽子都大的。

媽媽:

可是他從來不爬高的耶。

Lam:

從小他在要爬的時候,妳就說「小心!不要爬!」「啊!」他已經在這樣的氣氛中長大,所以他就…

媽媽:

我在想他是不是因為雙魚座A型的關係,他很少爬高,也不在床上亂跳。

Lam:

有的孩子的確如此,但每個孩子都應該會去探索環境,不該給太多限制。我們幼幼班的孩子那麼小就拿針縫東西、拿刀切水果,都是使用真正的東西。人都有自我保護的能力,只要正確使用工具,都不會被傷到。

媽媽:

他看到我在剪東西,他會很好奇。

Lam:

就買一把小剪刀給他啊。

媽媽:

我會想很多…

Lam:

當然也是要考慮到安全,要買圓頭的,不是尖頭的。

媽媽:

我還有一個迷思,「教育一定要趕在三歲以前嗎?」因為很多書都會說三歲前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。

Lam:

這 是沒錯。如果先天有問題的孩子,例如:自閉症、學習障礙的孩子,三歲前的早療很重要,那是絕對不能錯過的。但正常的孩子,要是錯過了正確的教育方式,他大 了只是難教。因為三歲前的孩子學東西不會有挫折感、失敗感,他會開開心心、自自然然的學到,等孩子大一點,他學不會就會有挫折感,並影響到自信心。現在小 孩特別會有挫折感。

媽媽:

對啊。

Lam:

因為現在的家長不培養孩子的能力,不讓孩子嘗試,都過度保護,可是孩子太晚動手做,做不好就有挫折感。

媽媽:

可是我不知道怎麼拿捏開放的程度。

Lam:

要給孩子真實的東西,給他用玻璃杯喝水、會打破的碗吃飯,從小他就要學會東西是會破的,打破沒有關係,我們來收拾,他就會懂得小心。慢慢他會懂得要用多少力道去拿東西,他會瞭解自己身體的能力。

媽媽:

要讓他知道東西會破。

Lam:

他如果切過香蕉或小黃瓜,他會知道用的力道是不一樣的,切蛋用的力道是怎樣?要實際做過才知道。像剝花生、剝橘子,使勁的方式不一樣,三歲以前的孩子要開始瞭解自己身體的力量在哪裡。

媽媽:

不能直接告訴他嗎?

Lam:

他沒有嘗試過,肌肉沒有訊息傳達到大腦,你的話他聽不懂的,就像沒有打過網球的人,告訴他要怎麼發球,怎麼拍重一點、怎麼打遠一點,他無法體會。孩子是從經驗中體會時間、空間、距離。

媽媽:

他最近很喜歡玩一個遊戲是從客廳的另一端跑過來用力撞在沙發上,一直反覆的這樣做耶!

Lam:

他就是要瞭解自己的力量,所以反覆做同一件事。

媽媽:

我很懷疑他不會痛嗎?因為那個距離不是很長,他就反覆做,一次比一次用力。

Lam:

表示他需要去公園好好跑一跑。

媽媽:

但到了公園,只要沒有小朋友,他會很沮喪,就不玩。

Lam:

爸爸媽媽帶他跑哇!

媽媽:

但那麼小的孩子他能跑得動嗎?

Lam:

一 個孩子反覆的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,他就是在告訴妳他需要去探索這一方面的能力,而我們要給他這個機會。如果妳不想讓他在客廳跑,就帶他去公園。他做的這些 動作叫做「大肌肉發展」。孩子根本不必急著語言發展,他會說「我起來了、我肚子餓、天氣很好」,以一個2歲7個月的孩子來看,這就夠了,不需要講頭頭是道 的話,妳也不需要去羨慕別人。

媽媽:

其實我也是覺得他只要能表達他的需求就可以了。

Lam:

這樣已經很棒了。

Lam:

他會自己吃飯嗎?

媽媽:

會!他都自己吃飯,但他吃到一個段落我就受不了了,我會主動去餵。

Lam:

他有沒有吃大塊的菜或肉?

媽媽:

我會幫他剪。

Lam:

不要剪。讓他自己咬。他要會利用他的牙齒咬斷。在孩子7個月的時候,家長就該給他一整個蘋果、一整個芭樂,因為一整個蘋果他咬不斷,不必擔心他會哽到,他會開始利用前面的牙齒啃。孩子是先學會用門牙啃東西。

媽媽:

原來是這樣,我出門根本不用帶剪刀。可是我從來沒看過他有咬的動作耶!我沒看過他把麵條咬斷。他只要覺得食物太大塊,他就會直接吐出來。

Lam:

喝水可以讓他用杯子喝了,不用再給他用吸管。

媽媽:

要用學習杯嗎?

Lam:

不 要用學習杯,學習杯都幫孩子控制好了,孩子要學著自己拿杯子喝水,他要學習控制往嘴裡倒的力道,學習一口一口的喝水,愈小開始練習拿杯子愈好,這件看起來 微不足道的事情,其實對腦神經的連結、肌肉控制、身體的感受非常重要。也許你會認為他們5歲也一定會用杯子喝啊!但這一個是從經驗中學習,另一個是從道理 中學習,用的是不同的神經系統。

Lam:

當孩子3-4個月大、到孩子爬、走,大人都不該幫忙,妳看孩子翻身好像很痛苦,事實上他需要這樣,這個叫willpower,意志力的建立,如果妳幫忙他了,他就失去了建立意志力的時機。爬與走路都是如此,妳都不要幫助他。

媽媽:

那坐螃蟹車呢?

Lam:

不好。如果他使用螃蟹車,他的腦神經會認為他的身體是加上螃蟹車那麼大,等到有一天拿掉了螃蟹車,他的身體變小了,他要再重新去測量身體與環境的距離,過程中他更容易跌撞、摔跤。

媽媽:

對。

Lam:

就像妳如果一直開小車,突然換大車,妳一定要重新適應。這對孩子來說是很辛苦的。

媽媽:

這樣聽來大人好像都是在阻礙孩子。

Lam:

例如,奶瓶,孩子可以自己拿的時候(躺著),就讓他自己拿,當他會坐的時候,他可能就喝不到了,然後他可能抬頭,或往後倒─躺下來後,他又喝到了,慢慢他會發覺他的身體可以控制喝奶,這就是發覺學習。

Lam:

為什麼現在小孩挫折那麼多呢?就是他錯失了那一個個建立意志力的時機。所以養孩子最辛苦的地方就是,妳看他那麼辛苦,但妳不能幫他。從前的媽媽很忙,她們是本來就沒辦法幫孩子,孩子們也自己摸索出來了。

媽媽:

難怪我曾經問過一個客戶,他的孩子很優秀,我問他怎麼教的,他說他那有教,忙的要命,就把小孩整天背在後面、或讓他自己跑。

Lam:

如果妳要成就一個孩子的創新特質,妳就要少教、少干擾,讓孩子能自己探索。

媽媽:

那聽DVD呢?

Lam:

更不好,那是被動學習。他用聽覺學習,不動手做,只用單一感官去認識這個世界。

媽媽:

可是他很愛聽耶!

Lam:

因為從小聽慣了,他已經習慣這種模式了,所以如果妳可以看到他的大腦,他的聽覺部分一定非常發達。

媽媽:

我不想讓他看太多電視,因為之前巧虎看很兇。不讓他看之後,覺得總該給他些事情做吧…

Lam:

讓他動手做啊。

媽媽:

我不知要拿什麼東西給他做。

Lam:

妳讓他撕紙,妳教他撕,讓他把紙撕的很碎很碎,剛開始他可能撕不動,先從衛生紙開始練習,再慢慢到硬的紙,讓他的手愈來愈有力,讓他瞭解自己的力道在哪裡,能撕到多細,另一方面又能訓練他的專注力。妳可以教他用刀子,讓他切蘿蔔、四季豆、香蕉。

媽媽:

小孩子會喜歡這個嗎?

Lam:

小孩子就愛做事。然後可以整天給他做有水的工作。

媽媽:

他每次洗澡都可以在裡面搞很久,至少30分鐘以上,可是就會常常因此感冒,也是讓人很頭痛。

媽媽:

我擔心錯過他的黃金時期,才會一直想多給他一些東西。我這陣子也發現他以前還會主動去翻書,現在他只會按下PLAY鍵,然後坐下來聽。

Lam:

給他那麼多資訊做什麼,只要孩子培養出愛看書的習慣,資訊他可以主動去搜集。孩子如果只大量獲得資訊,他或許講話可以頭頭是道,但不一定有相對的能力,得來的只是挫折。

媽媽:

所以DVD也不能看嗎?

Lam:

如果真的要看,不能超過半小時。

Lam:

他現在兩歲多,已經很會自己玩了,儘量少陪他玩,讓他會自己打發時間。創造力來自自己主動的發現。

媽媽:

可是讓他自己打發時間的話,他也是自己在那裡玩車啊。

Lam:

讓他玩啊,這比讓他聽DVD好的多。

媽媽:

孩子玩車要幹嘛?永遠就只玩那幾台玩具車。

Lam:

不要用大人的觀念去看他。如果妳給他玩積木,妳可以發現他也是堆平平的。

媽媽:

對。他平平的排在一起,說那是「火車」。我心想,怎麼一點創造力都沒有。

Lam:

他這年齡就是會排平平的,玩很多車也是,會一輛輛排平平的,這就是這年齡的發展嘛。拖鞋亂了他也會排的平平的。

媽媽:

對。他從小就很喜歡排拖鞋。

Lam:

然後妳覺得他好乖喔,其實這年齡的發展就是這樣子。

媽媽:

我還覺得他是不是跟我一樣愛整齊。

Lam:

你如果給他買拼圖,他也是一片片排在外面,不會想拼進去。

媽媽:

我有買拼圖給他,是真的那種拼圖喔!

Lam:

拼圖要愈少片愈好,3-7片就夠了。

媽媽:

愈少愈好?

Lam:

愈少愈好。要讓他慢慢會拼,每次一點點挑戰就好,不是一下子給他那麼多片,這樣他下次再也不拼了。

媽媽:

他是還蠻愛拼圖的啦,只是這陣子都在聽DVD。

Lam:

拼圖好過DVD,如果他都習慣聽DVD,他的眼神會容易失焦,將來他聽別人講話會感覺像耳邊風。

媽媽:

幾歲聽DVD比較適合孩子?

Lam:

12歲。

媽媽:

12歲?我的天啊!

Lam:

最好不要聽。除非大人在開車,沒時間講故事,讓他聽,不然最好不要給他聽。

媽媽:

唉。我應該要早點來的。最近我買了一本蒙特梭利全方位教養孩子的書,我看了後,發現怎麼講的跟我之前看的書完全不一樣。現在跟妳談了之後,更覺得與眾不同。

Lam:

蒙特梭利的書不是為了要銷售,實際上是寫給老師看的,是為了教育老師。下週我有個演講是針對家長,妳可以來聽。

媽媽:

當然我們也想孩子可以用最天然、最簡單的方法學習,但現在這時代競爭那麼激烈,真的很怕他會跟不上這時代!像我很多朋友的小孩都人手一台iPad,我沒給我的孩子,因為我怕影響到他的視力。

Lam:

視力會受影響,將來思考能力也會受影響。

媽媽:

我都會想很遠,擔心很多。

Lam:

妳想那麼遠的話,妳一定要照我的方法,讓他耐挫力強、專注力高,讓他手眼協調好、小肌肉發展好,讓他認識自己身體的能量…這些是他現在最重要的事。知識不重要。

媽媽:

他三歲入園不會有問題嗎?

Lam:

不會啊。

媽媽:

因為他有時去上主日學都會有點失控。

Lam:

他才兩歲多啊,妳不需要用那麼高的標準去看他。妳用20%的時間陪他玩、講故事給他聽,80%的時間去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讓他自己玩,減少無謂的擔心。

媽媽:

即使他每天推他的小汽車也沒關係嗎?

Lam:

沒關係啊。當然妳要提供給他多樣性的東西,例如:積木…。

媽媽:

他就是什麼都排成一堆。

Lam:

他這個年紀的玩法就是這樣,這是這個年紀的特有的秩序感,等到這個時期過了,他會有不同的玩法。他玩積木的時候,妳可不可以不要介入?

媽媽:

我不會啊。

Lam:

我們台灣有Lasy課、積木課,歐洲積木商的高階主管都來台灣看,並且很好奇為什麼玩玩具還要上課?但我們台灣就是這樣,有開課,才有銷路。沒有教,家長擔心玩的不對。

媽媽:

這樣孩子都是在複製大人的做法,不是真的自己創造的。

Lam:

教孩子用剪刀,妳只要教他用法,接下來隨便他怎麼剪,細的、粗的、各種形狀,都沒關係;他用刀子,教他正確使用方式,教他怎麼拿不會讓自己受傷。要教孩子物品的操作方式與安全性的使用方法,教完了之後,妳就要離開,讓他自己動手做。

妳可以要他陪妳做家事。在廚房裡放一個桌子,給他一些事情做;摺衣服的時候,教他如何摺,讓他摺襪子之類的。之後,他會很愛做家事、很愛幫忙。

媽媽:

OK. 謝謝!